新闻头条
乌鲁木齐三面被雪山环绕雪山时常与冰川相伴相生
《航拍中國》裏曾說,烏魯木齊市是離雪山最近的大城市,也是全世界離海洋最遠的大城市。

烏魯木齊三面被雪山環繞,雪山時常與冰川相伴相生。

來到烏魯木齊市區合適的位置,向東可以看到博格達峰(天山山脈東段的最高峰),海拔5445米,距離烏魯木齊市區約60公裏;向南有時可以看到距烏魯木齊約120公裏的天格爾峰,天格爾峰上的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最大,海拔3800-4000余米,它是烏魯木齊河的源頭,也是世界上離大都市最近的一條冰川。
天山區街道一角雪山和冰川猶如城市的背景板,在街頭巷尾,或許只是不經意的一個回首,便可看到它們映襯著高樓和街道的景象。
有本地市民說,雪山和冰川是從小看到大的景象,習以為常,但幾乎每個人都知道,一號冰川的融水養育了烏魯木齊兒女;有來到新疆讀書的南方人說,他所在的學校可能是國內高校風景天花板,天氣好時可見清晰的雪山山脈,特別幸運;也有遊客說,看雪山不一定要在深山裏,城市中也有別樣風景。
近日,澎湃新聞采訪了多位在烏魯木齊城市各處記錄雪山的攝影愛好者,以下是他們的講述。
陳遇(19歲):南方孩子用相機記錄下「高校風景天花板」
在深圳飛往新疆的航班上,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大規模的冰川和雪山,當時我還特意選擇了靠機艙左邊的位置,視覺效果更加震撼。
在去往新疆的航班上,陳遇看到了大規模的雪山和冰川。
我是2003年出生的,在深圳長大,高考後來新疆醫科大學讀書,一方面是想去好點的醫學院,另一方面是喜歡新疆,覺得這裏的文化和我家差異很大,我又比較喜歡了解新鮮事物。這邊好吃的很多、風景也很美,而且大家都能歌善舞。
高中畢業後我開始迷上攝影,喜歡比較治愈系的拍攝風格,這個學期我開始拍攝一些雪山的照片,比如在學校裏就能看到博格達峰(屬於天山山脈),感覺挺開心也挺幸運,因為很多人都想去看雪山或者日照金山的圖景,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力氣,但在我們學校就可以看得到。
陳遇在學校拍攝到的雪山。
在校內,一般下完一場大雪後,第二天就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雪山輪廓,天空也特別幹凈,我會等待這樣的時機拍攝,當然晴天也會拍一些,但效果沒有雨後或者雪後好。
一場大雪過後,校內的雪景。
本地很多學生對於這種景象已經司空見慣了,但對我來說,之前雖然見過雪,但沒見過新疆這麽大的雪,所以很新奇,發了朋友圈後,挺多南方的朋友也都蠻羨慕的。除了我們學校,附近的新疆大學、新疆師範大學等學校也可以拍到雪山。
「日照金山」
我的規劃就是大一好好玩,大二開始好好學習,學醫是比較辛苦的,任務很多,以後會花更多精力在學習上面。
趙明(化名,29歲):在「一個能看見雪山的城市」生活我在新疆阜康市長大,離天山山脈很近,大概40多公裏,我家樓層又比較高,周邊沒什麽遮擋物,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山脈,那時我就覺得這樣的景象很美,會用ccd拍一些照片。
大學時我挺喜歡攝影,但沒買相機,只是自己拍著玩兒,直到2019年買了第一個相機,後來就拍了很多照片。另外,只要是周末我都會去烏魯木齊周邊自駕,但我不太喜歡去景區。
趙明在紅山公園拍攝的雪山圖景。來源:小紅書現在,我在烏魯木齊新市區工作,也拍過很多市區看雪山的照片。其實在烏魯木齊周邊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雪山或冰川,當然我也聽說過天山一號冰川,去年曾想開車過去看看,可惜當時在修路,車開到跟前,但沒過去。
趙明在烏魯木齊市區拍攝的雪山風光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7月份的一次出行,也是為了看山,但上山之後我們遇到了泥石流,從當天下午6點鐘被困到第二天早上6點,我們只能在車上過夜,周遭是洪水,根本不敢下車。回想起來,當時的景色是很美的,遠處金燦燦的日光透過雲層照到山峰上,但我當時在泥石流裏,根本沒有心情去看,碰到這種情況,我覺得能活著就好,剩下的都無所謂了。
不過,我並不後悔踏上旅途,我膽子比較大,而且沿途的風景很美。朋友回來後,我們還聊天調侃說,你看,你把這車當船用了。
新疆的獨庫公路也很值得一去。從獨山子區出發大概走三四個小時,就能體驗「夏天到冬天」,從綠色草原到白色雪山。僅從拍照的角度來說,只有草原入鏡似乎有些單調,但加上遠處的高山就很有層次感。
攝於昌吉索爾巴斯陶,天山中部山脈新疆旅遊業很成熟,來這裏玩兒的話,要不走北疆環線,要不然走南疆環線,這幾年,除了南疆的一些地方,我基本把新疆周邊跑完了,因為去過的地方多,也會有人把我當成向導,我也會拍一些人像或者旅拍,算不上副業,不靠它吃飯,也不靠它掙錢,只能說是個愛好吧。
我有部很喜歡的電影,叫《白日夢想家》,很多人把它當成冰島的宣傳片。
電影的主角Walter在雜誌社工作,過著平凡而且枯燥的生活,其間他因為一期雜誌封面底片失蹤,決定前往冰島,親自尋找一直給他供稿的作者。
旅途中的景色在找尋作者的路上,電影的主角也慢慢找到了自己,在逐漸豐富的人生經歷裏,他的性格和對世界的認知也在改變。Walter在遇到好的景色或者好的事物時,有時候會選擇拍下來,有時候不會拍,只會享受那一刻,我也是這樣認為的,拍照不是出發的主要目的,有時候集中精力在攝影上,反而來不及感受自己的內心。
減減(90後):「在16樓窗口看到雪山,我匱乏的語言無法表達出它的美」
我是在天山區一座大樓的16樓拍下雪山照片的,第一眼感受:哇塞,好美!原諒我詞語比較匱乏。(在烏魯木齊),既能看到連綿的山脈,壯闊的雪山,又能看到城市。
「減減」4月12日從窗口拍到的雪山圖景。
我對冰雪一直很熱愛,雖然我老家就在東北,在城市能看到山,山上也有積雪,但沒有天山那種遠觀的壯闊感,跟藍天白雲呼應還有點秀美之感。
我是90後女孩,家在沈陽,現在主要從事計算機軟件行業,做數據開發,也就是程序員。3月初我來到烏魯木齊,發現這裏跟其他地方沒什麽太大區別,人同樣很熱情,買東西的時候他們會告訴你,哪一家剛烤出來的饢好吃;跟別人拼桌吃飯的時候,他們也會問你吃不吃得慣,還會推薦好吃的烤包子店;在樓下買菜的時候,老板是維吾爾族阿姨,不會漢語,我倆語言不通,但是旁邊會漢語的維吾爾族同胞就會給我翻譯,還告訴我哪個酸奶好喝。
我平時吃的比較重口,和這裏的飲食習慣有些像,我願意吃面食,所以特別喜歡這邊的各種饢,還有烤包子啊串啊炒米粉啊羊腿啊黃面啊等等。另外,這邊的牛奶真的很好喝,配料表只有生牛乳,但喝起來有點甜甜的。
對於要來新疆看雪山、冰川的遊客,我想說,天氣預報是會騙人的,3-4月來烏魯木齊要帶羽絨服,剩下的,就是帶好一個放松且開心的心情就行了。關於我自己,我會利用好在新疆的剩余時間,多去看看美景、吃吃美食,再開開心心回家。
「減減」拍攝於4月26日。
我沒有特別關註過氣候變暖、冰川消融這類的議題,但以我在遼寧生活的感受來講,現在冬天的雪沒有小時候下得大了,以前冬天經常下雪,現在一年也下不了幾場,在烏魯木齊打車的時候也聽司機說過,現在沒有多年前冷了。我想知道,需要我們普通人做些什麽,能對這個(冰川消融)情況的延緩做一點點貢獻。